本文转自:人民网-安徽频道牛道配资
一句简单的指令,一次笨拙的努力,背后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与坚守。“跟我学,勾脚,蹦……”8月1日,池州市东至县尧渡镇的一处民居里,奶奶引导小帅(化名)做康复训练的声音格外清晰。在奶奶的鼓励下,7岁的小帅乖巧地向来访者一行喊“叔叔、阿姨好”,随即又蹦跳着围在奶奶身边“玩耍”。这份难得的灵巧与互动,很难让人想到他是一名孤独症合并多动症儿童。
除了不说话、活泼好动,小帅看上去与其他同龄孩子并无明显差异。而在去年进入县特教学校接受康复训练前,他的成长曾让家人忧心忡忡。“现在不仅会喊奶奶,还能写些‘人’‘口’‘日’等简单的字,稍作提示就能从1数到100。”说起孙子的进步,奶奶的语气里满是欣慰。
更令她感激的是,国家政策为这个家庭卸下了沉重的经济负担。“之前在合肥做康复,5个月就花了十几万,实在吃不消。好在国家每年有1.5万元的康复训练补助。”奶奶感慨道,“现在特教学校不仅全免费,政府每学年还补贴我们2000元生活费。这政策就像一束‘光’牛道配资,把我们家照亮堂了!”
小帅一家的转变,正是安徽省“实施困难残疾人康复工程,为困难残疾人提供康复救助”精准落地的生动缩影。这项被列为2025年省县两级民生实事的工程,温暖直抵人心:为0—14周岁困难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救助;为残疾儿童适配假肢矫形器或其他辅具;为持证残疾人适配基本型辅具并给予补贴;还为困难精神残疾人提供药费补助。
政策的暖阳,也照进了东流镇城东村。74岁的帕金森病患者赵自明,安稳地坐在新轮椅上。“去年他走路都不稳,老伴照顾很吃力。”村残疾专职委员娄建中说,村里通过“帮代办”为他办妥残疾证,并落实了相关补贴,“年初又申请了这辆轮椅。”
“有了轮椅牛道配资,我这双手总算腾出来了!”老伴吴国霞笑容满面,“政策好得没话说!我们感受到被国家牵挂的温暖。”
赵自明安稳地坐在轮椅上,看老伴和女儿挑拣辣椒。
这份温暖的牵挂,也深深抚慰着低保户赵金华的心。“妻子患抑郁症十多年,天天都得吃药。除了低保费,政府每年发的药费、生活及护理补贴就有3000多块钱,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。”他说,各级干部还常上门走访,让他心里倍感踏实。
东至县残联工作人员对困难精神残疾人家庭进行走访慰问。
今年以来,东至县已为1403名困难精神残疾人发放药费补助140.3万元;完成126例残疾儿童转介康复服务,拨付康复资金24万元;为21名残疾儿童适配矫形器或辅具,发放补助1.67万元;拨付11.53万元为223名成年残疾人适配辅具,有效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。
“我们将持续推进各项惠残政策落实,确保残疾人充分及时享受政策红利,加强监管保障资金精准发放牛道配资,让每一项政策平稳落地、温暖人心。”东至县残联副理事长何先松表示。(丁满莲 文/图)
兴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